笺纸之绝美!重磅明清名家信札271例高清再现,尽现古代读书人典雅品位|首发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说笺·典藏版上海图书馆藏名人精品翰札271例
📚 止 观 书 局
上海博物馆藏著名宋代墨迹《动止帖》,书者为著名学者沈括之弟沈辽,几乎所有印刷史、造纸史必引,因其用纸波浪纹砑光箋,极为精妙漂亮。
据说,它的制造方法,是用丝线或马尾线把设计好的图案编织在纸帘上,用这种特制的纸帘抄出的纸张,迎光便可看出水印图案。
但寻常观众里,十个里九个半会对《动止帖》笺纸上的水纹视而不见。
堪称“千古之谜”的砑光笺,其珍稀程度绝不亚于墨迹,可谓版画史和印刷史上的珍品。而其制法,至今仍未得到真正的破解,堪称千古之谜。
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举办“宋代花笺特展”,系统展示了宋代砑花笺的面貌。如台北故宫名迹宋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用纸为砑花笺,台北故宫何炎泉先生曾谈到,在其所见宋纸中这件堪称加工最精,放大能看到纸上花纹。
名人墨迹与笺纸的相得益彰,是中国书法史中一条隐暗的线索,它指向书写者的趣味,讲究、精妙、典雅、极致追求。
宋 沈辽 行书动止帖 上海博物馆藏
宋黄庭坚 自书松风阁诗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湖帆文稿》
明代:董其昌、蔡羽、戴珊、鲁治、顾璘、徐霖、王韦、葛一龙;
清代:曹贞吉、高文泋、赵之谦、李渔、钱大昕、刘墉、林则徐、法式善、阮元、吴云、许乃普、沈曾值、翁方纲、翁同龢、潘祖蔭、姚鼐、杨沂孙、马湘兰、袁枚、傅山、张廷济、沈景修、伊秉绶、舒位、潘世恩;
民国时期:袁克文、刘海粟、邢端等。
梁颖先生论笺之作,此志此意也。笺纸虽小,却能记垓埏之大;神州之文明闪闪其中,美术之品味亦往往得焉。先生摩荡其意,洗字于沪上春寒、芭蕉雨中,有以也。而其淡墨几层,浣染笔端,庶几拓人心胸,起人护古之心,又奚止研练故实;若其遣词必求于实,选图必归于精,更其次也。
▼
《说笺》一书中的笺纸,从上海图书馆丰富的古籍文献中甄选出271例具有代表性的精品翰札,并参考大量文献,完及众多知名学者共同惠论下著成。
如上海图书馆:陈先行、张伟、仲威、郭立暄;上海博物館:陶喻之、凌利中、黄朋;台北故宮博物院:王耀庭、賴毓芝、何炎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杨成凯;中国嘉德公司:尹光华;哈佛燕京图书馆:沈津;波士顿大学:白谦慎;南京图书馆:徐忆农;复旦大学:陈麦青;上海古籍出版社:水赉佑;上海书画出版社:茅子良;台湾清华大学马孟晋女士、中国美术学院董捷先生;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陈捷女士。(以上学者的工作机构,均为七年前)
1.
业内有言,欲了解历代文人往来的样貌情态与文心事迹和至真至纯的书法艺术,必从翰札中得见。
而欲了解笺纸文化起源、工艺与流变,则必读《说笺》。
翻阅《说笺》典藏版的书页,先是无尽赞叹,又是唏嘘感慨。
用如此精妙的笺纸来衬托书写,竟是我们曾经的日常,眼前实例,远不过五百年,近不过数十年,而今已几无踪影。
这些明清名贤灿然的墨迹,私密的记录,是性情的抒发与寄托,也承载了生活中琐碎却鲜活的细节——或索文稿,或录诗作,或告家事,或定情谊,或言时政,笔画使转纵横之间,性情、趣味自然流露,正所谓“见字如面”。
而笺纸亦是一样,书写者的学养、趣味与品位,跃然于其中。
▼
明 董其昌手札 右軍庫製箋
▼
清 傅山手札 十竹齋製箋
橫幅長箋,匡外左下角題“夢草箋 十竹齋藏”七字。十竹 齋箋存世極少,僅見的數例均爲花邊箋,爲不見於《箋譜》 的款式,《十竹齋箋譜》中所載各式亦未見於實用箋紙。
▼
清 何紹基致俞樾手札
八行,花式邊匡,匡外左下側有“柳浪牋”三字題名。此箋清末九華堂曾摹刻,爲六行,題“九華堂柳浪牋”。
▼
清 趙之謙名刺函
右爲趙氏本人名刺。左爲李鼎勳名刺,因係借用,故圈去李氏姓名, 信尾落寫信人款“弟謙頓首”。
除范景中先生的序言外,著名古籍版本专家陈正宏先生亦应邀为本书作序。
陈正宏与梁颖相交二十余年,因为共同的专业兴趣,见证了本书从雏形到定稿的全过程,并目验了书中所涉笺纸的部分原件,他所描述的亲历,令人怦然心动:
“册页装的精美彩笺被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一刹那间自己的惊讶、喜悦与感动,至今难忘。”
“对于读书人而言,因为一本好书,而身受如此多的幸福,自然没有理由不把它分享给同样爱书的众人。”
陈先生所谈,能令我们对笺纸于中国知识阶层的重要性,能有一个大体认知。他说:
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写信不仅是大部分身处异地的中国人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而且选择什么样的笺纸写信,还是知识阶层时常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那些经过染色、手绘或刻印而带有图形图像的彩笺,从设计、制作到使用,在每一代的文人那里都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套式、规则和寓意。
读书人用它们赋诗唱和,书信往还,既以墨笔挥洒文字内容,传达彼此或客套或真诚的音讯,也借纸上刷印的色彩图像,无声地散发着天地间唯我独有的气息。
▼
清 趙懷玉致吴锡麒手札 砑光笺
粱颖先生长期供职于上海图书馆,其人好学深思,不轻言著述,而厚积薄发之功,尽显于本书。
全书以彩笺为中心,先将之分为色笺、花笺、画笺三类,以对应于单染色的、带花纹图案的和有图画的三种彩笺——这一系统分类,为梁先生独创——而后以六章的篇幅,用层层递进之法,依次探究历代笺纸的形制演变,染色、套印、拱花、砑光四项制笺技术,花笺、画笺的特色与类别,附论文人如何及为何制笺,最后以传统笺纸在近现代的变迁与淡出作结。
如此精致的结构,辅以详确的注释、优雅的文笔,作为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介绍研究中国笺纸的专著,自然余韵悠长。
▼
清 阮元致法式善手札
▼
清 翁方綱致陆恭手札 部分
▼
清 伊秉綬手札
2.
笺纸上的细节与奥妙,若缺乏经验,并不容易察觉。
因磨压及装裱等原因,明清旧笺上的拱花图案往往模糊不清,看上去如同本色的素笺,需要留心在光照下再加以仔细的辨认,以免漏看。
比如,著名学者顾廷龙先生曾在《近代名人手札真迹序》中对《颜氏家藏尺牍》内芥子园三笺专门作过介绍,可惜遗憾,未及注意此笺及“衣带启”的拱花图案。
▼
清 李漁手札 芥子園製箋
▼
清 潘世恩家書 砑光箋
请教梁先生,平日里大量接触尺牍,如何能做到不遗留笺纸上的每个细节?
无他,是一种来自于经验和用心的“留心”。
梁先生说:纹样主要三种印法,饾版彩印直接可以看到,砑光和拱花不用色,很容易忽略。但看原件时留心,就不会放过。
在《说笺》典藏版各章中,梁先生较为系统地对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彩笺进行一次梳理,与读者共同领略前代工艺美术大师的佳作,分享这些作品带给我们的喜悦。
在这条推送里,我们跟着全书的引子“浣花笺纸桃花色”先来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吟咏彩笺的名句。然而,引动诗人吟兴的浣花笺纸究竟是何等面目,今天已经无从获知,只能由想象中约略得其仿佛了。
传说在唐代元和年间,寓居成都浣花溪的女诗人薛涛,创制出了一种形制狭小、深红一色的笺纸,供题诗酬和之用。薛涛笺原物虽然湮没无存,不过后人多喜以 “薛涛笺”专称题诗写信的小张笺纸。
如清人所制画笺每每题名“薛涛笺”,都可见其余韵的深长不绝。
▲ 清 丁日昌致莫友芝手札 尺木堂製箋
絲欄六行單邊,欄外四周圍以桃花,左下側有 『浣花箋紙桃花色 尺木堂仿薛濤製』 款題
▼
清 潘世恩家書
△牡丹
▽桃花,花梗處均有“薛濤箋”三字題名
正是诗人墨客的眷顾,对彩笺制作工艺的兴起和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了日趋丰富多变的色彩之外,笺纸上又逐步出现了一个更为引人瞩目的特征——花纹和图案,这说明绘图、雕版和印刷工艺开始进入制笺领域,从而使彩笺的制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代时创用的砑光法,即用生蜡或硬物将木版上刻制的画面压印到纸上的技术,最早将山水、花鸟、人物、器物等图案搬上了笺纸。但砑光法所运用的具体材料和操作步骤究竟如何,史籍中的记载过于简略,只能推测一二,且难以通过实物求证。
▼
明 顧璘詩柬 砑光箋
明代万历年间,版画和木版水印技艺的空前发展,对彩笺的制作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从而将笺纸真正提升为一种艺术品。笺谱的问世,则标志着画笺时代的到来。
明末清初,由笺谱确立的设计理念和印刷工艺开始在实用笺纸的制作中得到应用,诗帖信柬的形制也基本定型,彩笺的风貌开始了巨大的蜕变。
开一代风气者,不能不首推芥子园主人李渔。他不单大肆鼓吹,而且身体力行,亲自设计监造了多种笺纸。上海图书馆所藏《颜氏家藏尺牍》中收录的三通李渔手札,使我们得以一窥笠翁制笺的庐山真面。
笠翁手札之后还附有一份他南归前委托朋友代售的笺纸目录,他极为看重自己惨淡经营的笺纸,所以在《笺简》的最后写下了一段被后人视同为版权声明的文字,表示若遇翻刻者:“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这从一个侧面透露了花笺、画笺在康熙时风行海内的盛况。
▼
清 李漁手札 芥子園製箋
乾嘉以还,花笺和画笺的制作盛极一时,笺铺和文人竞相刻印。
以这一时期的留下的大量实物来看,各种笺铺制作的笺纸,品类众多,质地精美,趣味高雅,流布也最广。当时名家,上至公卿贵胄,下逮文苑艺林,几无人不用以挥洒诗翰笔札。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一直持续到道咸时期。
这一时代,彩笺的染色、绘图、雕版和印刷等多道工艺,都达到了成熟的境地。美术设计既继承了明末清初高雅的趣味标准,又突破了笺谱构图的藩篱,色彩富丽而不眩目,构图疏朗以避繁复,期于满足书写之需,烘托书法之美,使绘画、书法双方在笺纸上臻于圆融一体。以底纹和边匡为主的花笺和以图画为主的画笺,都产生了无数动人心目的佳作,形成了制笺史上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
清 李福致黄丕烈手札 歌薰閣製箋
▼
清 阮元、法式善手札 虚白齋製箋
套箋,畫面皆團扇一柄,扇面有拈花美人小像,旁題“徵明”二字,扇柄上有“美人團扇圖 爲虚白齋仿古”款題,柄下流蘇飄拂。
▼
清 阮元致陳文述手札 揮雲閣製箋
▼
清 李福手札 歌薰閣製箋
▼
清 沈景修手札 松茂室製箋
明代书籍的套色印刷,在天启、万历年间已经成熟。进入清代以后,套印得到了大规模运用,比如此件沈景修手札,笺纸画面上树、石为绿色,梅花鹿和界栏线为红色,即是由两版双色套印而成。这样的例子,难见于明代尺牍,而在清人手札中则不胜枚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蜡光凸显画面的技法,大致在乾嘉时期于画笺的印制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产生了无数足以傲视前人的作品,可认为是清代在工艺上真正突破前代水平的重要成就。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独步一时的工艺,却转瞬消逝,只在印刷史上留下了一个短暂而辉煌的片段,一个令人难以索解、难以释怀的美丽谜语。
▼
清 潘世恩家书 砑光箋
▼
清 潘世恩家书 砑光箋
道咸之际,虚白斋、挥云阁、宜书宜画室、歌熏阁等笺铺盛极而衰。同光以后,后起的笺铺虽然力图在绘画题材上有所拓展,印制的水平却未能与旧时比肩。
左:民國 李宣龔致吴湖帆手札 榮寶齋製箋
右:清 潘曾紱手札 手繪箋
3.
笺纸的艺术趣味也是梁颖先生一直关心的问题,尽管,这并不容易讨论。
梁先生的看法是,趣味高雅的笺纸,就是跟书法相得益彰的笺纸,可以放在一起欣赏,反之则俗。看看宋笺、明笺,看看乾隆笺,再看看之后的,可以一目了然。
所以,他在书中也谈到,民国时期文人造笺,能得旧时韵味者,主要还是傅增湘这样见多识广的大藏家,袁克文的也好,艳而不俗。
从这一角度而言,咸丰年间身居高位、引领一时风气之先的金石收藏家潘祖荫,似乎是一个反面案例。
▼
民國 傅增湘致張元濟手札
▼
民國 袁克文詞柬 有正書局製箋
▼
清 潘祖蔭手札
能在工作中亲抚如此之多的名人翰札,梁颖先生的日常,着实令人羡慕。
说起来,《说笺》本是无心插柳之作。
1996年上图新馆开馆后,梁颖参与的一些课题几乎都与尺牍有关,接触到了大量的明清彩笺,赏心悦目。
2006年,在陈先行先生主持下,上图举办“明清名家手稿”年度展,梁颖先生负责尺牍部分。历史文献中心黄显功主任请梁颖以馆藏尺牍为素材编一本小册子,配合展览介绍传统笺纸,后又别有创意地将这篇万字文结合图版做成了一册限量编号的线装本,还配上了扬州陈义时先生仿照原件手工制作的笺纸,印了六百册。
编写小册子时,梁颖意识到:当时能看到的关于笺纸的文章多根据几部传世笺谱谈问题,远远反映不出历代笺纸丰富多彩的面貌,在这种情况下,对传统笺纸的整体认识相当不完整。而要想比较全面地梳理历代笺纸,只能由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做。因为有兴趣,又有趣,他就在做课题之余对传统笺纸进行了细致的整理研究。
▼
清 翁方綱手札
▼
清 范玉琨手札
若要与更多读者分享真切体会的种种细节,需对翰札的图像有完美的还原。
十二年间第三次再版,低调的梁先生,对《典藏版》的精心改良不吝溢美。
典藏本最大的变化在于图版,会让读者鉴赏和研究时得到一种全新的感受,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原件形态。
两年间,出品团队在历史文献中心黄显功主任的支持下,不但重拍全部图版,而且特别对用拱花、砑光工艺制作的笺纸加拍了许多侧拍图,补配在书里,使得这些正面图版里很难反映出来的印刷效果,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呈现。
梁先生说,这是以前两版都没能做到的一个很大的优点,也弥补了他心中的缺憾。
最后,梁颖对这部书也有更多的期待。
从文献学和印刷史的专业角度而言,《说笺》一书中最具创意的,是讨论“砑光”笺的部分。
这也是上博《动止帖》中的千古之谜。
虽然这一千古难题尚不能说已得到彻底的破解,但是《说笺》通过文献与实物二重证据,考释历代砑光笺的可能制法至少有三种,这无疑是目前为止的各家之说中证据最充分,述论最深入的。“砑光笺”是梁颖先生的提法,一般大家习用砑花或者砑纹。梁先生认为,他只是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值得讨论的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不了解原件的面貌甚至是无法理解的,所以资料的汇集整理公布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可喜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去年举办了“宋代花笺特展”,系统展示了宋代砑花笺的面貌。何炎泉先生主编的特展图录,采用特别的技术手段呈现“砑花”的印刷效果,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意义重大。
接下来,梁颖与出品人许石如也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把上图馆藏的明清砑光笺集中编印出一个图录,把学界研究的基础打得更厚实些,希望能够如愿。
另外,他也热切地关注到一些最新研究,如南京艺术学院王宇博士的学位论文《明清笺纸研究》,厘清了一些他原来还没搞清的问题,比如确认了乾隆时期唯一落款的“山静居图皆金阁造”砑光笺为方薰与金德舆合作的产品,也是对这个论题的一个可贵的推进。
为了行文流畅可读,《说笺》把实物线索和比较专门的讨论都放在注释里,所以注释量很大,专业读者不妨看看。梁先生说,这些讨论都比较开放,或许能够引出一些连类的思考。
最后,很想谈谈第一次拜访梁先生的那一刻。在上图底楼,我们的老师突然立定转过身,郑重对我们讲:“梁先生就在二楼历史文献部的窗口工作,但他的功力非常深厚。”
这番话,自然是担心年轻人莽撞轻率,也是有深意的。
2017年《庞虚斋藏清朝名贤手札》出版,亦由梁颖整理,他承担了全部586通手札的释文考释工作,难度极大,记得上图副馆长周德明先生笑着说:“古人说为了推敲捻断几根须,梁颖钻研之苦是掉了几颗牙齿”。
这一次《说笺》再版,梁先生犹豫再三,起初不愿接受采访,提纲中大部分问题都被他忽略,仅简要回答了一些与书相关的,因为“宣传自己,这很难做到”。
又请他谈谈缥缃流彩展和更多著作,他说:“‘缥缃流彩’是领导交下的任务,是工作,但跟笺纸一样也是既有兴趣又有趣的事,所以没有推辞。至于《吴湖帆文献文稿》的整理,同样也是‘被动’的工作。上图藏有非常丰富的吴湖帆文献,我也一直非常关注这些资料,这点你只要看看‘缥缃流彩’展的展品就能体会得到,但把日记题跋书画录全部整理出来,还是出于范景中先生的鼓动,也得到了吴元京先生无条件的支持,所以学界应该感谢的首先是他们二位。”
顺便再透露一下,梁颖做释文的又一种吴氏文献——《上海图书馆馆藏吴湖帆友朋手札》,即将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影印出版,相信对艺术史学者来说,这又是将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人手一部的书。
梁颖先生
中国书房人文艺术丛刊之二
上海图书馆藏名人精品翰札271例
《说笺·典藏版》
预计十月中下旬发货
\ 现已在✨展玩甄选✨上架 /
1 [ 函套布面精装本 ]
2 [ 函套布面精装·藏书票签名编号本 ]
本次特别推出两种版本: [ 函套布面精装本 ] [ 函套布面精装·藏书票签名编号本 ]
引子:浣花箋紙桃花色
第一章 / 形制與染色
第二章 / 套印、拱花與砑光
第三章 / 花箋:底紋與邊匡
第四章 / 畫箋:花鳥與博物
第五章 / 畫箋:山水與人物
第六章 / 文人製箋及其他
尾聲:兩紙八行,歡喜無量
鳴謝增订版 跋典藏版 跋[ 函套布面精装本 ]· 数量有限1280元 1088元包邮展玩首发预售特惠85折
特别版·限量200册
[ 函套布面精装·藏书票签名编号本 ] · 含止观定制木板水印藏书票· 梁颖先生亲笔签名· 附送24张木板水印“戏鸿堂”云纹笺1680元 1428元包邮展玩首发预售特惠85折
*《说笺·典藏本》藏书票签名编号本的藏书票尚在制作中,此处图片为止观书局此前的出品图
📚 展 玩 艺 术 甄 选 📚
中国书房人文艺术丛刊之二
上海图书馆藏名人精品翰札271例
梁颖 著
出品:止观书局
出版:西泠印社出版社
开本:八开 函套布面精装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资 料
上观新闻:《庞虚斋藏清朝名贤手札》原样重现 等
* 展玩对艺术展览、作品等内容的相关介绍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为准;展玩所使用的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来自官方或网络,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任何触及所有方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